破案神探Mindhunter 示範如何dumb it down correctly

劇情描述1970年代的社會,隨機殺人的犯罪模式初萌發,兇手動機開始變得曖昧模糊,FBI的探員想出一套方法論,藉由去獄中拜訪轟動當代的殺人魔以歸納建立一套系統,利用行為科學的理論,發展出人格側寫的調查方式。此種人格側寫的完整了現代連續殺人犯電影的精神,成就了包括沉默的羔羊、夢魘殺魔、美國殺人魔、索命黃道帶,甚至是德州電鋸殺人狂等等。

其中以拍攝手法論,最高明的地方便在於其解釋矛盾的方式。以似紀錄片或具備相當科學理論的電影來說,大衛芬奇懂得如何向觀眾溝通,而不需要大聲朗誦台詞或演出解釋(失敗的例子如:AI人工智慧、星際效應的結局),也不會有像在開班授課的匠氣。藉由劇情的安排、角色個性的差異,便使邏輯淺顯易懂。

舉例來說,男主角的女友在主線劇情其實完全多餘,但為了彰顯主角內心的轉變,從充滿好奇心的初生之犢轉變為擅長說謊,虛設同理心好讓殺人犯卸下心房,甚至能面不改色的說出 Eight ripe cunts(八個肥美的陰道)這樣心理變態的用辭的極端人格。但若缺少他回家時與女友的相處,他們「正常」的性愛襯托兇手喪心病狂的性霸權,恐怕主角就真的儼然成為心理變態矣。這成功的讓主角在前半段更有人味,也在後半段強調他內心的崩壞。

另外還有許多當時引發的議題、執行上的困難等等,都用很流暢的故事情節點到為止,這才是一個知名導演該有的實力,嚴肅的議題也能入口即化。另一個也是大衛開頭的導演就做不到,因為他只會裝神弄鬼,full of shit。


return to

Copyright © CrapyActionFigureMaster